您的位置  首页 >> 教学科研 >> 教学教研 >> 正文
听雨观荷小朱湾,乡村“推普”进行时
[来源:本站 | 作者:本站 | 日期:2021年10月22日 | 浏览7535 次] 字体:[ ]


 ——江夏职校课题组师生研学第三站简报

烟雨朦朦中,桂香伴回乡。1020日上午,江夏职校“全域旅游”课题组成员、江夏社区教育学院领导暨江夏职校手工科技社团师生,来到位于梁子湖畔的五里界街“最美文艺村落”——小朱湾,在原江夏区文化馆汤建林馆长的讲解中,开启了参观研学活动的第三站。职校师生化身志愿者,和小朱湾村民们一起,成功开展了“推普进乡村”、蜡牌手工艺品现场教学等活动。

    师生们到达小朱湾,在一


片绿水垂柳畔,见到了颇负盛名的“听雨观荷”文化长廊。其底蕴深厚之处,便在于长廊顶部悬挂的木板雕刻家训,如付红兵家——千金勤致富,万盛谨持家,曾庆志家——礼让三分,以和为贵。间或几句应景的唐诗——“江面风来波潋潋,波间露下叶田田。”这都使得廊内不仅古风韵味浓郁,更彰显出小朱湾民风淳朴正派。汤馆长从中国传统建筑的角度,解读廊内廊外风景的空间美学,也让师生们的审美体验更加别致,可谓耳目一新。

接着师生一行来到一栋具有浓郁荆楚特色的两层民居——小朱湾村党员活动中心,“高台基、深出檐、美山墙、巧构造、红黄黑”的风格让大家不由得暂停了参观的脚步。在一楼会议室内,研学师生与村民代表齐坐一堂,共话“乡村振兴”。在“推普进乡村”环节,江夏职校省级普通话测试员付瑜老师用普通话示范朗读《小朱湾》宣传文案,付老师对于村民们将方言转换为普通话时的易错字读音,如五里界(gài-jiè),小朱(jū-zhū)湾,度(dóu-dù)假,采摘(zhé-zhāī),进行了重点示范讲解;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,近距离、细致地为居民进行带读示范、跟读指导,现场顿时书声琅琅。职校师生与村民们默契配合,完成了一场短暂却生动的社区教育之“普通话推广”实践教学培训微课,大家都收获良多。

稍作休息后,职校师生继续开展了第二项活动——蜡牌手工艺品现场教学由学校科技手工社团负责人郭欣文老师主讲,社团成员作助教。台前,郭老师通过实物展示,向居民介绍蜡牌工艺品的制作原理、方法和“因地制宜”的创新之处;幕后,同学们用带来的电磁炉等制作工具进行现场融蜡操作。学校党委员贺莹老师带领生志愿者,给村民发放了蜡牌成品和装在模具里的半成品,并耐心指导村民将精美小巧的花叶按压入正在冷却、干燥的蜡中,等待最后的成型。师生与村民们再次欢快、热络地交谈起了体验感想和制作心得,并约定了后续更大规模的课程活动。两场活动下来,不论是普通话推广,还是手工艺品的现场教学,师生热情教授、村民积极响应,擦出不少友谊的火花。

在精彩的“推、讲、学、做”志愿活动完成后,职校师生们真正走进看得见山、望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的“世外桃源”——小朱湾。这里鲜花遍野、小桥流水、长满绿苔的民居台基、风雨中飘摇的竹编灯笼、古朴的方桌长凳、民居茶座内趴在地上仿佛若有所思的狗狗,无不展示原生民居的氛围。汤建林馆长的讲解让我们知道了,这里是中国最美摄影村。在这远离城市喧嚣的乡间,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的聚集,成为了湖北省摄影实训基地;园内还陈列大量的优秀摄影作品。这里的新民文化书院,不少作家、人文教授在此设立文创工作室并开展讲学活动,幽静整洁的村道,洋溢着满满的艺术范。

在与村民近距离交流中,我们了解到几年前的小朱湾还是一个地处偏远、默默无闻的小村落。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,猪屎牛粪淌,进村惹人愁。如今的小朱湾,绿树掩映青墙灰瓦,花儿点缀湾间小道,淳朴民风荡涤尘嚣,平整洁净的道路,郁郁葱葱的绿化,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,让周边市民一见钟情。这样的变化源于它领先于全球的“村庄治理模式”。几年来,小朱湾的改造一直围绕“荆楚-花-人家”的主题。将赏花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生相伴,在花海中打造一座民居特色浓郁的传统村落,房前屋后竹林绿树环绕,落英缤纷;在花海中生产生活娱乐,实现“村在景中,人在画中”的意境。旧砖砌新墙;破砖铺路面,红瓦做围墙;磨盘做装饰,枕木挑大梁;乡土树种不用砍,春夏秋冬成景观;瓶瓶罐罐都是宝,就连老房子里的旧罐、缸和木制工具等全部用到了客栈庭院景观当中,每天来这里体验农家乐的游人络绎不绝。

汤馆长还告诉我们小朱湾如画美景引来多方关注。2015年10月16日,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培训班学员参观五里界,6个国家多位市长点赞小朱湾:“这里代表全球村庄好模式!”。2017年,湖北省、武汉市党政领导多次到小朱湾考察调研,对五里界“三乡工程”建设给予充分肯定。2017年4月28日,中央电视台专题编播采访五里界的报道;9月俄罗斯考察团30余人实地调研小朱湾;11月30日人民日报再次聚焦五里界。

本次研学正值秋雨濛濛,“听雨”的长廊上远望湖面,或者取景拍照,都仿佛让我们在欣赏中国特有的水墨画,让大家感受到课文《画里阴晴》的现场情境;漫步于错落有致修旧如旧的建筑,看绿树掩映中的青墙灰瓦,观在鸡犬相闻中充满闲情雅致乡村田野间,让大家感受到雨中别样的乡村风情。半日已去,虽然小朱湾的美我们饱览一隅却未能见其全貌,但是让一批00后的学子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乡村建设政策给百姓带来的福利,感受到国家对人民、对民生的关注,感受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。

师生们在这里放慢了脚步观赏了美景,联想到了归隐田园的五柳先生,也留下了淳朴的愿望:以后的周末节假日,在一个放晴的日子,会邀上家人好友,在这古楼桥树花草田园间小住下来,享受繁忙学习工作之余、喧嚣城市之外的宁静、惬意假期。

 

撰稿:  杨玉琴  赵婷  


责任编辑:陈作宏

相关文章

  • ·没有相关文章

相关专题

  • ·专题1信息无
  • ·专题2信息无